一个老人的背后 有多少个就业岗位?
时间: 2025-06-14 16:02:07 | 作者: 透明隐形眼镜
清晨8点,79岁的冯家盛准时出现在广场上,跟着音乐舒展筋骨,动作如行云流水。
这是冯女士入住燕园一年以来平凡的一天,但每一天的舒心与快乐又让她一次次意识到这种生活的可贵。
她从未想过晚年的养老生活可以如此多姿多彩,而支撑起这份充实日常的,是穿梭在社区里的一个个年轻身影。
他们是由护理、康复、医疗、药师、社工、文娱、运动、餐饮、营养、后勤保障等多个专业岗位组成的“1+N多学科团队”。
燕园入住的3307位老人,每个人都享受着一名管家或个案管理师和N个照护小组成员的辅助照护,他们一同搭建起了贯穿老人们日常生活的全面保障。
拄拐杖的、推轮椅的、步履稳健的,数位老人聚在大厅。随着琴键流淌出音符,大厅内歌声渐起,一听见音乐,老人们年轻时的记忆都仿佛瞬间“活”了过来。
正午的阳光斜进餐厅,社区内的7个食堂,琳琅满目、各色口味的餐品都可以由冯女士自由选择。
在泰康之家,“食”无小事,以长辈健康为原点,开发了营养均衡的膳食搭配,甄选天然的食材,每天清晨新鲜采摘的果蔬都会准时送达后厨。
专业营养团队在全天候守护着长辈的饮食健康。营养师定期为每位居民进行营养评估,依据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,同时通过科学饮食建议和每周健康讲座,持续优化菜单搭配。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细致考量,让不同健康情况的长辈都能吃得营养又健康。
多样的文娱活动,是泰康之家享老生活的特色组成部分,根据居民的兴趣爱好、健康情况等,泰康之家为居民提供极具特色的文娱服务矩阵,老人们的生活变得充实,精神需求得到极大满足。
看着比自己年长十几二十岁的前辈仍然精神矍铄,79岁的冯家盛深觉自己“还很年轻”。
而身边“1+N”团队里的一个个“90后”、“00后”小将,更让她感到活力满满。
冯女士提到,去年有一位邻居洗澡时突然肝昏迷,在快要失去意识的危机关头,他拉动了浴室里紧急报警的红绳,几分钟后,冲进来四个人:楼层管家用万能卡破门而入,24小时值班的医生、护士抱着急救箱赶来测心电图,保安推着轮椅紧随其后。
这根串联全楼的红绳,是泰康之家“1+N团队”的神经末梢,将多学科协作化作争分夺秒的生命接力。
而管家就像社区的毛细血管。00后的生活管家莫德玉每天要关注几十户居民,了解每一位长辈的需求。
从安全访视到居民报修,从长辈身体慰问到帮助连线家人,管家始终是穿针引线的核心,像纽带一般把居民和各服务部门联系在一起。
除了生活管家,还有社工用温暖织就安全网。每一位长辈入住前,都会有社工和护理、医疗组成的评估团队对长辈做全面评估,包括自理能力、认知功能、情绪和社交状态,以及服务安全风险和服务需求等。
长辈入住后,社工会再次上门拜访,从身体、心理、社交三个层面来了解长辈的现状,帮他们尽快适应社区生活。
一位独居老人刚入住后不爱交际,总独自翻相册,社工便拜托冯女士多多陪她聊天,老人因此渐渐打开心结,现在已然成为了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。
对待长辈能够发自内心且始终如一保持和颜悦色,确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。但燕园的“1+N”服务团队做到了,“专职儿女们”把长辈们真正当成了自己的家人,对于长辈们的寻求帮助和建议提出迅速响应。
“1+N”服务团队的敬业与专业深深打动了冯女士:“我在他们身上时常感到温暖,他们对我就像是对自己的婆婆奶奶一样包容,是发自内心的爱。”
“1+N”并非偶然产物。2012年,泰康考察欧美养老模式时发现,国外的CCRC养老社区已经很成熟,而中国老人的养老需求还远远没有被满足。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陈东升提出“医养融合”,2015年燕园开业时,“1+N”模式正式落地。
管家与个案管理师作为“1”,统筹协调护理、医疗、营养等“N”个角色,形成多学科专业服务保障网络。
燕园社区总经理葛明提到,团队平均岁数只有35岁,年龄小的员工与长辈们普遍有着两代人的年龄差,作为探索者与先行者,他选择用“321服务精神”破局——服务长辈要有3种心:爱心、耐心和责任心;要有2种意识:安全健康意识、服务意识;要有1种精神:奉献的精神。
科技是“1+N”的隐形骨架。从拉绳报警到紧急报警卡,再到如今的“小泰音箱”,智慧系统覆盖全社区。移动报警卡可以对园区老人实现精准定位,语音求助直连24小时服务中心,电视管家平台推送各类课程直播……
葛明透露,集团正推进“城市养联体”:已在全国36城布局43个项目,未来将形成“机构-社区-居家”三级服务体系,吸引大批青春养老人加入,让更多的长辈享受到高品质的养老服务。
2025年3月,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——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,建成了国际上总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。
地磁暴,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。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,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,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,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。
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,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。
“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,将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,将来有几率会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”,这是不久前,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。
冬虫夏草学名叫“中华线虫草”,其实是一种寄生蝙蝠蛾幼虫的真菌。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经寄生蚂蚁的基干类群,学会了“操控蚂蚁”,而这类寄生蚂蚁的线虫草,正是如今最繁盛的一支。
来自NASA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2020—2024年间坠落地球的523颗“星链”卫星在不同太阳活动水平的轨道变化。美国《商业内幕》网站报道称,很多科学家担心“星链”卫星可能会以人们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坏大气层。
天气越来越热,我们中医院急诊西北角的药膳坊门前,同样“火热”。现在,“中医药+餐饮”在很多地方越来越火,药膳面包等产品吸引了很多消费者,也带动了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知识和养生理念。
传统人工智能研究聚焦于物体识别准确率,却鲜少探讨模型是否真正“理解”物体含义。
为满足小农户的粮食干燥需求,该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制出智能化可移动牵引式烘干机。
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发布《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提出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、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为目标,建设绿电直连项目。
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钱江源—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,由衢州市开化县的钱江源园区与丽水市的百山祖园区组成,总面积约747平方公里。
为发挥警示作用,切实推动问题整改,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9日对第一批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。
6月8日,国产人形机器人携手机器狗攀上湖北燕矶长江大桥,挑战在全球最长猫道上行走。
夏日,生机勃勃,在北京市温榆河公园“生态心”区域,这里没有人工干预和打理,一切都在“野蛮”生长。
日前,位于重庆巫山的五里坡管理中心在科研监测中发现了2个新属共8个新物种,这是继2022年发现4个新物种后该中心在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新物种。